


三、结缘八壶精舍
曼生壶如此重要,而我与曼生壶的缘分,则要从另一位杭州人——唐云先生说起。在1910年农历七月初六日,唐云出生于杭州忠肃古里(珠宝巷),学名唐侠尘。父辈好书画,结交文人雅士,在唐云心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西湖边的雕梁画栋、庙宇廊坊、湖光山色都给了他美的启迪。年纪稍长,他依靠珂罗版自学绘画,竟也画出了名堂。遭逢家庭变故,不得不画扇面养家,无意间却被叫出了“杭州唐伯虎”的美名。
1938年,为避战乱唐云举家迁居沪上。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中国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唐云先生

1959唐云先生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唐云先生在画室中,将作品悬挂起来,观看效果
唐云作画,人物、山水、花鸟皆通。尤于花鸟一道用功最深,得名最高。得益于石涛、八大、华新罗、金冬心、虚谷、吴昌硕等,在写生的基础上,转益多师,汲古润今,终成一家面貌。晚年画风愈发苍劲奔放,笔墨清健雄拔,挥洒自如。所作向日葵、丹顶鹤、雏鸡、荷花、松竹、水仙、郁金香乃至蔬菜等皆勃勃而有生气,平淡天真中自有深味。他以超逸厚重、清丽洒脱的画风,引领了海上画派的新风,与陆抑非、江寒汀、张大壮并有“海上花鸟四花旦”之誉。
唐云先生青年时期留影
唐云先生是画家,也是颇负盛名的鉴定家、收藏家。唐云先生是性情中人,交友不分三界九流,在收藏上亦是不拘一格,门类极广。从古今名家字画,到紫砂壶、古砚、铜器、瓷器、石刻、锡器等,皆有涉猎。其中尤以曼生壶的收藏,被公认为海内第一。他的绘画与他的收藏是分不开的。转益多师,汲古润今,很大一部分靠的是他在鉴定上过人的见识。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刚从杭州搬迁到上海不久,偶然见到了一把镌刻着“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铭文的曼生壶,他一见倾心,不惜多方筹借到四两黄金将其收入囊中,为他一生的藏壶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痴心搜求曼生壶,高合欢、矮合欢、匏壶、扁壶、瓢壶、提梁壶、笠荫壶、井栏壶,每一把壶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八把曼生壶的收藏在藏壶界可谓绝无仅有,他将自己的斋号改为“八壶精舍”,足见心中得意之情。
唐云先生在自己设计的紫砂壶上书写诗文
唐云先生不止藏壶,还自己设计壶。他与江南壶王许四海合制“云海壶”的故事,不减当年陈曼生与杨彭年的风流。唐云先后为许四海设计了二十五个紫砂壶样式。为了设计新颖的样式,唐云费尽心机。法门寺文物中有一件碾茶的铜碾就曾被他拿来作为壶的样式,成为“铜碾壶”。
1993年,唐云先生辞世。唐云先生的后人遵其遗愿将唐云先生作品及藏品百余件捐献给杭州政府,其中便有这闻名遐迩的八把曼生壶。似是冥冥之中的召唤,曼生壶回到了它们的创造者与收藏者的故乡。1999年,唐云艺术馆在西子湖畔落成,展示着一代绘画名家、收藏家的风采。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场景照
我虽从未与唐云先生谋面,但同为杭州人,自然而然的亲切感无需言表,由心而生。唐云艺术馆这块宝地,据说是南宋的御花园。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里曾是栽种盆景和养金鱼的地方。我小学就读南山二小,记得读书时每年的清明节前我们学校都要组织一次学农,安排一星期时间到南山大队去采摘春茶。每次从学校步行去采茶的途中都会路过现在的唐云艺术馆。我还曾与同学在那里捞偷跑出来的金鱼,结果被爷爷发现后批评了一通,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改造前后局部场景照1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改造前后局部场景照2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改造前后局部场景照3
真正与唐云艺术馆结缘,始于2009年。那年杭州西湖申遗,有一档唐云艺术馆相约西湖的申遗活动,我们团队全程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从此就与唐云艺术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花了一些时间去梳理唐云先生的资料,深入的研究唐云先生的艺术与生平,了解越多,唐云先生的人格魅力就越发吸引我。对唐云先生人格魅力的景仰,对传统文化与收藏的兴趣,促使我义不容辞的投入了唐云艺术馆后院的改建工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更好的契合唐云先生的精神,专门请台湾设计师参考国内外著名艺术场馆,结合现有的空间条件及文化背景进行场馆规划。从设计、装修到开幕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最终确定以唐云先生最喜欢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八壶精舍”斋号命名了这个场馆。场馆的空间区划,也是以唐云先生的人文精神为主轴:八壶精舍、大石斋、天禅室、艺术长廊,都力图呈现出唐云先生关于茶与壶、书与画、禅与儒的精神。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空间之“八壶精舍”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空间之“大石斋”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空间之“天禅室”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空间之“艺术长廊”
2010年唐云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八壶精舍”文创中心正式落成。陈曼生制壶,把普通生活器具变成了艺术珍品;唐云藏壶,在使用中把艺术品带回了日常生活。作为一个杭州人,我觉得延续起从曼生到唐云一脉相传的生活意趣,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这样,“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开始了摹古曼生壶探索之路,希望以开发摹古曼生壶的方式,还原曼生壶的生命力,让曼生壶的灵魂回到有温度的日常生活中,让更多的现代人,有机会去触摸这些会呼吸的器物,感受从曼生到唐云所传承的生活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