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紫砂 情归西湖

首页 > 知人知物知趣

第五篇——缘起紫砂 情归西湖


       在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2015年唐云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摹古曼生壶”终于成功面世,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与好评。为了更广泛的传播曼生壶的文化,传承曼生到唐云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2015618日,“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开启了一场由杭州西湖畔出发,经台湾、香港、广州、上海再回归杭州的“缘起紫砂情归西湖”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八壶精舍文化之旅杭州起航


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台湾雾峰林家

 

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香港饶宗颐文化馆


  

 

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广州陈氏书院(陈家祠) 


 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上海《清香益远》纪念唐云先生诞辰105周年精品展


八壶精舍文化之旅回归杭州《清香益远》纪念唐云先生诞辰105周年精品展

       

       活动首站来到了宝岛台湾雾峰林家花园,接着走进了香港饶宗颐文化馆、广州陈氏书院。87日参加了上海中国画院纪念唐云诞辰105年精品展活动,824日又回到了唐云艺术馆,参与研讨会,正式开启了“缘起紫砂 情归西湖”的实体体验,目前通过微信平台【八壶精舍】公众号实时资讯更新,互联网站PC版及手机版也正在建设完善中,上线后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从曼生到唐云再到八壶精舍,这个跨越了近三个世纪所讲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现代传承、发展的故事。

 

结束语

摹古曼生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然而这对我来说又不仅仅是一个摹古的过程,更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文人到匠人、从精神层面到技术层面全面了解的过程。摹古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诸多感受,让自己也得到了一点提升。

在一千多个日夜与曼生壶相依相守的日子里,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文人气质,感受着紫砂壶的谦逊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之质……

我希望通过摹古曼生壶,把古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分享给更多的同道中人。但是为了固守高端的品质,并保证每套摹古曼生壶的价值,摹古曼生壶数量以999套为限。实际能否达到这个数字,还要视紫砂泥料的储量而定。一套八把壶所需矿泥各不相同,有些泥料已经存量极少,从原料上来说已经价值非凡,更何况其中还有无法衡量的人文价值,有缘人自会懂得其中的珍贵。


八壶精舍精装画册页面节选图

      

       摹古的五年时间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但是要想再现曼生壶的风韵,却又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这样缓慢而踏实的前进。每一步都不能浮躁,不能有腻烦之情、炫耀之心和自我表现之念。要深入到曼生壶的每一个细节,去了解它。从泥料、型制、工艺、镌刻及其文化背景,去理解曼生壶的魅力。工艺上遵循原作的所有表现,手法上遵循古法工艺,放下自我,慢慢的来。虽与整个时代的流速和流向相背而行,却只能自甘沉舟而眼望平帆,在这日复一日的日子中,不惜代价,不设定终点,同心向前。这个过程里有太多的不解、纠结,心理上的沉寂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只要沉下心来,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刻。这让我悟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慢就是快。表面上的快,消耗的是体力,却往往走错了方向,毫无进展。而慢消耗的则是心力,心力到了,方向对了,事情自然会有进展。就像一直陪伴我,挂在办公室的一幅对联:“把卷冰将释,观心月正圆”,学会“观心”,才能走的更远。


 

香港广告业联会会长高会高丽娟女士、香港宝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克勤先生与刘钧深先生合影照

(背景对联即为“把卷冰将释,观心月正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有继承与发扬,不是一个华丽的口号,而往往需要十分辛苦的固守。坚守本职工作,固守自己的专长,固守那份平凡的执着。点亮我们的心灯,照亮自己而后才能惠及他人。只有每个人都能这样,才可以奢谈民族文化的复兴。

 

知人、知物、知趣……相信摹古曼生壶会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如何整合的一个成功范例。希望摹古曼生壶能够带给更多人美的享受,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永续流传下去,让陈曼生与唐云的故事传唱不休。

缘起紫砂 情归西湖……

  

八壶精舍文创团队特别感谢唐云艺术馆、唐云先生之子唐老师逸览先生的信任与支持,以及一路走来各专业团队的勠力同心,社会各界爱壶者、爱茶者、爱艺术者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