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国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1910年,唐云先生出生于杭州市珠宝巷。他初闯画坛便有“杭州唐伯虎”的美名,移居沪上后,又成为海派绘画的中坚力量。他由山水入手,转而主攻花鸟,成为海派绘画领军人物。他精鉴赏富收藏,最为人所知的当属捐赠给唐云艺术馆的八把曼生壶。
图:珠宝巷口,约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杭州市档案局提供

唐云青年时期个人照
他艺格高,人格更高。他曾为浙江省残联捐画百幅,且一切费用自理,这样高尚的品德至今仍令后人称道不已,实无愧于“艺德可风”四字!
1993年,唐云先生辞世。后人遵其遗愿,将百余件作品、收藏品捐献杭州政府。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收藏家、慈善家,1999年唐云艺术馆在西子湖畔落成,展示着唐云先生的艺术作品与收藏品。2010年,以唐云先生的斋号命名的“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在唐云艺术馆院内落成,以摹古曼生壶的方式延续起唐云先生“藏以为用”的收藏理念与生活意趣,以唐云先生艺术衍生品为载体扩展唐云先生的艺术生命,让更多的百姓有机会去把玩和感受它们的生活和艺术之美。
唐云画作《山花烂漫》
唐云画作《荷塘翠鸟》
唐云画作《燕鸢双蝶》
图: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八壶精舍文创中心成立
图:嘉宾在开幕仪式上剪彩(左起依次为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车鹏飞先生,杭州市委原书记陈侠夫人夏静一女士,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王宏伟先生,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先生,省残联副主席、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晓非先生,杭州市原市长周峰夫人林眉云女士,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著名画家孔仲起先生等)
2015年,是唐云先生诞辰105周年。“八壶精舍”文创中心经五年时间创作的“摹古曼生壶”与艺术衍生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肯定。为了让唐云先生的艺术精神得到广泛的传播。2015年6月18日,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开启了一场由杭州西湖出发,至台湾、香港、广州的文化之旅系列活动。8月7日,文化之旅活动走进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参与到“清香益远——纪念唐云诞辰105周年精品展”中,共同追忆唐云先生的艺术精神、收藏理念与人格魅力。
图上:八壶精舍文化之旅杭州起航
图上: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台湾
图上: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香港
图上:八壶精舍文化之旅走进广州
唐云先生虽长期居住上海,却一生乡音不改,以杭人自居,杭州人也从未忘却这位为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艺术家、收藏家与社会慈善家。8月24日上午,由杭州唐云艺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联合主办的“清香益远——纪念唐云诞辰105周年精品展”在杭州唐云艺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唐云画作40余件,题材涉及花鸟、山水、人物,形式兼及册页、手卷。书画作品主要有来自上海中国画院的藏品以及唐逸览老师(唐云先生之子)从上海、杭州等地资深藏家处组织的精品画作,均是首次与杭州观众见面。这些画作笔墨精湛,气韵生动,可谓“得自天机,出于灵符,迹与心合”;除书画作品外,唐云艺术馆“镇馆之宝”——唐云先生收藏的八把曼生壶也将悉数展出。

图: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签到
图: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先生签到
图上:开幕式现场
图: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谈建军先生致辞
图:上海中国画院四聘画师、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上海应用学院客座教授、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致辞
图: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致辞
图: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先生致辞
图: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邓顺发先生宣布开幕
图上:画展现场
在开幕式之后的研讨会上,唐云先生的故交、后人、弟子、唐云艺术馆与八壶精舍众人共聚一堂,共同追忆起唐云先生的往事,探讨唐云先生的艺术与人格魅力。期待在2020年唐云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对唐云先生的艺术与人格魅力有更好的解读与弘扬!
唐逸览发言摘录:
上海中国画院四聘画师、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上海应用学院客座教授、唐云之子
唐云先生是我的父亲,也是杭州人民的儿子。他的艺术留给我们的民族,在美术史上发光。他没有上过大学,却能够成为公认的大家。一方面是自学成才,另一方面是人品要高。父亲的学问很多来源于广交朋友,遇到品位不高、没有学问的人,父亲就喝茶看书,不去理会了。跟画家就谈画,跟美术史家谈美术史,他的学问就是这样无意中积累起来的。要做画家,先要学会做人。正如父亲常说,画家是不是成功,要在五百年之后再来论定。
张浚生发言摘录:
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
唐云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大家,他身上有中国文化人的品格和精神,有着中国文化人的优秀传统气质。我们今天缅怀唐云先生,学习他的艺术,更要学习弘扬他的精神。将来在110周年的时候要做的更好!
朱国荣发言摘录:
前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评论家
唐云先生为上海美协购买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藏品,从明代沈石田到清代都有,包括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这就是靠唐云先生的眼光收集来的,这成为美协的一块牌子了。在这一点上,相信美协的所有人都会记住他的贡献。唐云先生绘画基本功非常深厚,但是又非常有创新性,画了许多别人不敢画的题材。这种精神是值得继承下来的。作为海上画坛花鸟画的四大花旦之一,他非常有自己的个性。
陈振濂发言摘录: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唐云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优秀的书画家,他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唐先生对于后辈的教育,他不仅仅是教你学字学画,他会告诉你关于传统的礼仪,今天我们很多艺术家恰恰的缺少这样的意识。我们对唐云先生的定位是艺术大师,更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名士。名士的概念就是有点清高,甚至有点骄傲。他看到你做事情不着调、做事情没有规矩,他可能非常蔑视。唐先生有足够的学术,有这些学术以后,他收藏曼生壶,很多的举措可以看出他和一般画很好但是精神境界比较世俗的画家是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名士。唐云先生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名士就是名士,利益、压力都动摇不了他。我们今天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祭奠缅怀这位典型的名士型的画家、有名的画家,需要媒体界、学术界的朋友一起来发掘唐云先生目前已经被我们认识和还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到的名士的气节。
林峰发言摘录:
80年代唐云先生入室弟子,奥地利国家艺术家,中国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我八十年代初拜唐云先生为师,董桥曾说:“一个人一辈子能碰上一个又严又慈又博又真的老师,是一个造化”。我就有幸碰到了这样一位老师。唐云先生是一个名士,他教给我的就是文化自信。每天打开樟木箱,给我看一张画,不是随便看,而是要求批判性的看,讲出个人的看法。对这些画,他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关于唐老师的艺术是说不完的,就像净慈寺里的两口井,怎么打都打不完的水。他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个给人灵感的老师。
刘钧深发言摘录: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创办人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国内外的华人了解唐云先生在艺术、收藏上的贡献。他对曼生壶的收藏、使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价值观很好融合的一个范例。我们把玩收藏一个东西,应该要做到知人、知物、知趣,要知道这个人,他的历史背景、人格魅力、作品,才能慢慢了解他的趣味所在。任何一个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原来的艺术大家内心都很强大,不需要做很多脱离艺术价值的东西去包装自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反映艺术大家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唐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电脑版、pc版、手机公众号等,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把唐老的艺术与人格魅力辐射出去。现在是八壶精舍文创中心的前五年,在未来的五年里,唐云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文化宣传工作做的更广泛,通过文化艺术衍生品,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唐老的艺术生命。
庞飞发言摘录: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展览策划
唐云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诗书画,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海洋的下面很深厚的东西积累在一起,造就了唐云先生的形象。艺术家就是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而艺术家的艺术馆则在历史的经纬度中定下了一个点。经度就是地域,唐云先生是杭州人,但主要艺术成就在上海,通过唐云艺术馆就联系起上海与杭州两个地域。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唐云先生过世后,对他艺术的传承、研究、发扬,把流逝的历史串联起来,唐云艺术馆是非常重要的关节点。唐云先生是上海画院的骄傲,没有这一批老先生,就没有我们现在画院的青年一代。
胡西林发言摘录:
西泠印社集团文化顾问
陈振濂老师对唐云先生的“名士性格”,我觉得这个定位很准,给唐云先生有了一个新的人格身份。今年是唐云先生诞辰105周年,也是他去世22周年。人总归是要走向道山的,但是到了道山之后,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大家去回顾。唐云先生除了他艺术的品味让我们怀念,还有大家都讲到他的人格。还有一个是他的艺术里面反映出来的古典文化修养。这两点,用数学概念讲,它们可能是分子和分母的关系,经过通分,求得最大的公倍数。约分后,得到就是唐云这位艺术家。回过头再去看他的绘画,包括他的书法、诗词,他脱口而出的句子里有中国古代的理学。我今天不多说,留待110周年以文章的形式来谈。
图上:莅临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嘉宾合影留念:
“缘起紫砂 情归西湖”八壶精舍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从西子湖畔启航,一路经台湾、香港、广州至上海,最后又回到杭州,获得了各地主办、承办、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以及各界宾朋的拨冗莅临,“八壶精舍”文创团队再次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
八壶精舍文创团队特别感谢唐云艺术馆及唐云先生之子唐逸览老师这些年来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