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饼头纲 为鸾为凰 得雌者昌 曼铭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并将“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镌刻于壶肩。 “八饼头纲”指的是北宋著名的贡茶福建建溪龙凤团茶,茶产于福建建溪两岸,状如团饼,饰有龙凤图案,冠名“龙凤团茶”。北宋大臣丁谓任福建转运史督造贡茶时,始造大龙团茶,每斤八饼。建溪龙凤团茶最为精好的是“头纲”,即指惊蛰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这种“头纲”茶,品质优异,产量极少,主要为上贡宫廷之用。当时的权贵曾有“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的感叹,可见此茶的珍贵。
赐物,历来是显示皇家恩泽的重要手段。唐中期以后,茶叶进入了赐物的行列。宋代饮茶之风更盛于唐代,赐茶之规章也更为周密。宋代贡茶按茶之质地、纲次而对应有高下品第,对应赏赐给不同品阶的官员。从太宗朝开始,“龙茶……赐执政、亲王、长主,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京铤、的乳,而白乳赐馆阁。”欧阳修在《龙茶录·后序》中写道仁宗时期中枢、枢密院八位高官,仅获赐一饼,分割而归,藏以为宝。此茶之身价可想而知。 “八饼头纲”团饼茶上都饰有龙、凤图案。“为鸾为凰”,凤与鸾、凰都是传说中的鸟类,羽翼五彩斑斓,出现即喻示天下安宁,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贡茶的制造者在“八饼头纲”团饼茶上饰龙、凤图案,一方面是为了讨皇帝的欢心,另一方面也是寓意天下安宁。
自古以来,“凤”为雄性,为男子象征;“鸾”和“凰”是雌性,为女子的象征。汉司马相如在《琴歌》中云:“凤兮凤兮归故里,遨游四海求其凰”。“凤求凰”,象征着男子对女子美满爱情的追求。古人云:“鸾凤和鸣”,则象征着夫妻和美,家庭和睦。在陈曼生看来,如能得到饰有“鸾”和“凰”图案的八饼头纲茶,则将预示着夫妻和美、全家和睦、家业兴昌,恰是壶名“合欢”也。
“得‘雌’者昌”虽有《列异传》秦穆公得雌者霸典故,但以为切合壶名“合欢”,铭文中的“雌”,在茶道中指水(水为母),在社会家庭中指女性。也是曼公尊重妇女的一段铭文。
在这短短十二字的铭文里,陈曼生不写一个茶字,巧借用了宋代贡茶的典故,撰成一则切茗、切壶名、兼切壶形的佳铭。正是有陈曼生这样的学识与智慧,使得曼生壶成为后世人文追捧不已的掌中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