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形简介

首页 > 扁壶

       底款「阿曼陀室」  把款「彭年」 

       此壶原料采用紫泥调砂,因见黄砂点边缘有拖拽晕痕,可断为调入生段泥砂而成,所谓桂花砂泥料。与庞元济《虚斋名陶录》所载扁壶相一致,所录同款扁壶又称「钿合壶」,底款为「桑连理馆仿大彬制」并注曰「此必曼翁得时制佳壶故特命彭年加工」云云。可见此壶也当与虚斋所录之壶同时期仿大彬款「钿合壶」其中之一也。

       壶形扁圆直腹状如钿合,简洁大气,直腹挺括,与上下交接处轮廓分明,抚之又温润如玉,作者高度掌握了视觉与触觉的统合。壶嘴、把及盖钮为整体之需,均以暗接法减弱之,又妙在使壶身之筋线延伸至嘴、把两侧,一气之贯穿,流畅之过度使嘴把如同自然生出一般,和谐一体。壶盖以一个简洁且饱满平盖作压盖,又以一桥钮贯之,同样起一筋,使与壶体遥相呼应,合为一体,且易捏拿。真可谓匠心独到之处。

       时人常谓彭年之名,皆陈曼生书镌提挈而成名。今观此两壶可知杨彭年无愧于当年嘉道间紫砂大家也。

壶体肩部刻款:「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壶名」。曼翁毕生嗜茶如命,已成癖成病。而此彭年作坚致如石之紫砂扁壶,正可用之砭针渴茶之顽症。铭文切茶意、切壶艺,实为紫砂茶壶题刻之典范。又书法纯朴天然,字体刚健洒脱、毫无滞碍,使今人领略到了曼翁崇尚不求完美,反能得天然真趣的高超的艺术境界。曼翁与彭年之合作,造型与装饰因能相让,且合法度,能成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故能成为紫砂文人壶之古今楷模。

        (摘自《曼生遗韵》高振宇对原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