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荫壶语

首页 > 笠荫壶

      

 笠荫暍 茶去渴 是二是一 我佛无说 曼生铭


       曼生笃信佛教,据说他的室中常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之墨宝,一日好友邵二泉赏壶之余一时兴起,曰:曼兄爱佛也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之名,取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曼生及众人皆言大妙,于是就有了「阿曼陀室」的斋号。
       曼生笃信佛教,也影响到他的制壶,传说笠荫壶造型的由来便是佛缘所致。某仲夏之晌午,曼生微服出巡,体恤民情,饥渴难耐,偶遇一山间小店,信步入坐,清茶入口,酷热顿失。邻桌端坐一僧,观其举止,不禁颔首,起身相揖曰:“施主此生有佛缘,阿弥陀佛。”曼生还之以礼,僧人以斗笠赠之,乃飘然而去。曼生愕然,执笠于手,若有所思,乃呼小二,笔墨伺候,山间小店哪来四宝,小二情急撕账本空页以就之。曼生执笔,依笠而绘,壶随心生,跃然纸上,曼生慨叹佛之无量,惆然无语,感恩所获清凉馈赠,谢佛之赠斗笠,遂名笠荫壶。
       壶的造型像斗笠,大大的帽沿,上面一个隆起的帽顶,外加壶嘴和壶把,造型别致。铭文「笠荫暍 茶去渴 是二是一我佛无说」,内容也十分清楚明了——斗笠可以遮阴去暑,茶汤能够解渴涤暑,这究竟是两回事,还是一回事呢?佛祖并没有说。
       既然佛祖不说,只能靠我们自己琢磨了。遮阳的草帽,能够免除身上的暑热,把茗壶而饮茶同样能纾解渴热,名与形皆不同的两种物件,起到的作用却是相似的。所谓殊途同归,此二者归根结底又好像是一回事。佛虽没有说斗笠与茗壶是二是一,却曾说:不落于相,不着二边。若不执着于表象,从本质上观事物,当能避免乱花迷眼,把这纷繁世界看得透彻。
       三千大千世界,万般事端如恒河沙数,佛不会一一告诉你我该如何应对。只有自己体悟,你若不悟,佛怎么说都无意义。你若悟了,大千世界都澄澈如琉璃。
       不如赏这茗壶,再默诵一遍这铭文「笠荫暍 茶去渴 是二是一 我佛无说」。自己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