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海派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专家点评:
底款“阿曼陀室”,把款“彭年”。
瓢壶已成为紫砂造型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造型,形体简练、稳重如山,富有艺术语言。它的实体与空间轮廓都具有金字塔形的变化。
壶底用三只扁圆脚托起,增加了大底面的力度并显得灵气。壶盖的手是桥形的圆弧线,与壶体匹配,完善了锥体形的顶端。整个壶体结构严谨,实用性强。泥色古朴、雅致。
曼生在设计壶形的同时又将他的书法、金石融为一体,并刻“不肥而坚 是以永年”的诗句。书于壶上的篆刻功力又如凿刻的碑版,刀法遒劲、爽利、挺拔,引人入胜,故有“文人壶”之称。
(汪寅仙)

图:瓢壶 原壶现收藏于唐云艺术馆

铭文内容: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曼公作瓢壶詺
唐云先生的收藏故事:
八壶精舍的第四把曼生壶来自北京。
有一年,唐云到了北京,要画家周怀民陪他逛什刹海的古玩市场。唐云漫步在古玩市场,东张西望,突然看到一把“瓢壶”。唐云走到地摊前,弯腰把壶拿起,捧在手里一看,果然是曼生的佳作。唐云特别喜欢,一问价钱,摊主只要二十元钱。身上只有十元钱的唐云,向周怀民借了十元钱,把这把“瓢壶”买下。
“你买这东西干啥?”周怀民问。
“各人喜欢,我喜欢它就买了。”唐云说。
周怀民简介:
周怀民(1907-1996),曾用名周仁,江苏无锡人。擅国画。1926年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师事吴镜汀,后留任该会教授。
图:唐云致周怀民信札
图:周怀民作品

图:上世纪末北京的马路市场

图:老北京的古玩市场
瓢壶典故:
陈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中,偶而或淘选古物,加以收藏。
一日,忽然见到一个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观看其器许久,未曾得见。于是近前捧起细细的看,只见这件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观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不禁大喜过望,立马取出纹银二两购买下来。曼生得了这件东西如获至宝,匆匆回到家里清洗干净,再细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
曼生乃紫砂玩家,依这个造型制壶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以石器为原形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以配之,经过易稿数百次,终成壶式,起名曰“石瓢”。
这个石瓢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来经过许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而最终万流归宗,都源自曼生矣。这个壶款古韵最浓,而壶身铭文的寓意深远,令人哲思,并含有健康长寿祝愿之意。其风格中和淡泊。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把此壶而饮,便觉宠辱皆忘,超然世外。此壶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视为壶之智者。

图:八壶精舍摹古曼生瓢壶

图:唐云先生鉴赏曼生壶
(摘自郑重《唐云传》)
(本网站使用唐云先生图像及作品资料,皆经唐云先生家属授权使用,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