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海派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专家点评:
底款“曼生”,把款“彭年”。
颜色红而不艳,俗称大红袍。铭文饰于壶肩成环状。按紫砂成型技法,壶身是用两块泥片对合而成。壶名取合欢,十分贴切,且寓意深长。观赏此器,我推测是曼生亲手制作,后经彭年修饰的作品。理由:一、上海博物馆藏画有曼生“余又爱壶,亦有制壶之癖”的记载。二、上下二块泥片,厚薄相差较大,若彭年等专业制陶艺人,不会犯这种低级差错。三、壶的圈足,子口都很不圆正,即便经彭年加工亦难纠正,属“胎里病”。
铭文:“八饼头纲,为鸾为凰(上羽下王),得雌者昌”,妙在雌字。八饼头纲是北宋时最好的贡茶龙凤团饼,鸾凰(上羽下王)即凤凰。暗示龙凤配,凤求凰。“得‘雌’者昌”虽有《列异传》秦穆公得雌者霸典故,但以为切合壶名“合欢”,铭文中的“雌”,在茶道中指水(水为母),在社会家庭中指女性。是曼公尊重妇女的一段铭文。展现了“切茶、切水、切情、切壶”的曼铭特色。“彤管流芳”牌坊就是曼生在嘉庆十八年十一月谷旦为“旌表儒童汪承德之妻宋氏之坊”而书。
(潘持平)
图:合欢壶(朱) 原壶现收藏于唐云艺术馆
图:合欢壶(朱)拓片
铭文内容: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曼生铭
唐云先生的收藏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仍称五马路的广东路,仍然是古玩市场。唐云一直是古玩市场的常客。他常在吉祥寺吃过中饭,睡过中觉,就从吉祥寺所在的七浦路漫步到五马路的古玩市场。在这里,他买过字,买过画,买过砚,也买过鼻烟壶、玉器扳手之类的小玩意。其实,他真正所要搜存的还是“曼生壶”。
一天,唐云又来到古玩市场,走进一家古董店。老板笑脸相迎,用鸡毛掸子拂去红木椅的微尘,请唐云坐下,然后给他斟上一杯上等的龙井茶。老板和唐云闲聊着,试探着他想买什么东西。
谈起“曼生壶”,店老板说:“曼生壶倒是有一把,壶主病了,急需用钱……”
“拿出来看看。”一听说有曼生壶,唐云就高兴了。
“在家里,我去拿。”老板说着就去取壶。
一刻工夫,老板把壶拿来,说:“这原是胡佐庆的收藏。”
唐云知道,胡佐庆是有名的茶壶收藏家,不只是有曼生壶,还有时大彬仿制的“供春壶”,可惜他没能看到,这些壶都流落到市场,不知散失到哪里去了。
唐云接过茶壶一看,只见壶底有“曼生”印,一看那壶铭,唐云的眼睛就亮了:
“八饼头纲,为鸾为凰,得雌者昌。”
这壶铭是什么样的含意,唐云还来不及去想,马上就说:“好东西,我要了。”
“只是价钱可能大了些,人家等钱用。”店老板说。
“既然人家等钱用,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唐云也不知道自己袋里到底有多少钱。
“二百五十元大洋!”店老板要了价。
“就二百五十元吧。”唐云一摸口袋,才知道自己身边并没有带钱,转口就说:“只是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
唐云把“曼生壶”紧紧握在手中,似乎是怕别人买去。
“你先拿去,改天再送钱来。”老板对唐云是绝对相信的。
唐云当时家里怎么能一下子拿出二百五十元的大洋来呢?经过一番筹措,第二天按时把钱送到。
这就是八壶精舍中第二把茶壶的来历。
图:上海广东路(俗称五马路)上的上海文物商店
图:民国时期各地古玩市场
合欢壶(朱)典故: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
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
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
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
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
此紫砂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
捧壶把玩,有如重回当年曼公呼朋唤友鼓乐欢天之场景,喜不自禁由壶传。
图:八壶精舍摹古曼生合欢壶(朱)
图:唐云先生赏壶
(摘自郑重《唐云传》)
(本网站所使用唐云先生图像及作品资料,皆经唐云先生家属授权使用,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