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海派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1910年,唐云出生于杭州珠宝巷。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度过,但是他一生以杭人自居,乡音不改,对杭州这个故乡念念不忘。在他初入私塾读书时,父亲为他取名侠尘,寄意他成为侠义之士。这个名字虽不多见于唐云书画作品的落款,却贯通在他一生的行为之中。扶危济困,任侠豪迈,当仁不让,所以性格耿介的傅雷评价他“高雅可嘉”。
1985年,为了宣传和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浙江省民政厅(当时残疾人联合会尚未成立)顺应时代潮流,发起组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处境更是令人担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的配合,而且更加需要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关心和帮助。在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备之时,就想到了旅居沪上的杭州籍画家唐云先生,他曾在三十年代在上海举办“杯水画展”赈济灾民,并于五十年代到香港售画救友,仗义疏财的美名广为人知。筹备组致函唐云先生,向他介绍浙江省残疾人的状况及福利金会的筹建情况,殷切希望他能担任家乡的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
唐云先生当时任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等职。虽然身兼众多职务,社会事务十分繁忙,但对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这一无权无利的职务,却毫无推脱,慨然应允。他说:“残疾人是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大家都有义务关心他们,我没有别的本领,只有画几幅画,略表心意。”
1985年4月17日,唐云先生提笔给残疾人基金会筹备组和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富生复信,信中说:“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一大好事,我拟在适当的时候,作画80-100幅,将展售之款捐赠基金会。”此时唐云已经年届七旬,百幅作品是一个相当繁重的任务,唐云先生不但接受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职务邀请,还主动给自己安排如此繁重的任务。这是唐云先生对家乡的深情,也是一代名士的豪迈之风。
为了能抛开杂乱的工作与社会交际,集中精力创作,经过充分准备,1985年12月27日,唐云先生只身来到杭州,住进了西湖边的花港饭店进行创作。一直到1986年4月9日的三个月时间,包括元旦、除夕、春节、元宵等节日,唐云都是在画室里度过的。没有聚会杭州的亲友,也没有回少年时代的故居,一心在画室里创作。他说:“我一定要抓紧时间,争取早日画好这些画。”为了杜绝外界干扰,他还特意在画室门上贴了一张“请勿打扰”的字条。亲朋好友望而却步,甚至子女和夫人因担心他的身体前来探望,他都无暇奉陪。
当时恰逢杭州一年中最为湿冷的季节,唐云先生为了作画方便,经常只穿一件绒衣,外套一件毛背心。恰逢宾馆时常停烧暖气,唐云先生接连患了几次感冒。他当时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感冒对他的健康来说是雪上加霜。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作画,还边服药边创作,丈二匹的巨幅《苍鹰红枫》和《松龄鹤寿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返回上海后,唐云先生就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原来是患了胆石症,手术之后,身体才慢慢恢复。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苍鹰红枫》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松龄鹤寿图》
唐云先生的作品清新飘逸,不仅在大陆广为人知,就是港澳和新加坡等地都颇有影响。因此,唐云在杭州为基金会作画期间,就有两批香港友人慕名前来洽购他的作品,但他专心为基金会创作,没有给他人画过一幅。在当今画坛上,一次为残疾人绘赠一百幅作品的,绝无仅有。但唐云先生绝不因画作量大就有所懈怠,对每一件作品都是精益求精,绝不敷衍。常常在作画前默默的一边铺纸、磨墨,时而捧着他最珍爱的曼生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在室内来回踱步,反复构思,直到成竹在胸才动笔。顺利之时,便能运笔如飞,掌控自如,小尺幅作品便可一气呵成。之后便挂在画室四周的细绳上,从不同角度审视画面,看哪里还需调整,不时地取下来添几笔。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完全满意。有时候画得不顺手,或出现的效果不够理想,就把作品揉成一团丢进废纸篓,重新铺纸创作。其中一幅《猴子樱桃》就重画了四次。曾有人发现一幅将要落款的作品被毁弃,觉得十分可惜,就捡起来。唐云发现之后连连摇手,说:“作画不像工人做工,工厂里出了次品可以削价出售,我是不允许‘次品’离开画室的。”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猴子樱桃》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青蛙石榴》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长发其祥》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清湘遗风》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面壁图》
图:唐云100幅画作之《墨荷翠鸟》
唐云先生生活十分简朴,也从不提任何要求。考虑到唐云先生年迈体弱,民政厅的领导经杭州市园文局联系到唐云先生的嫡传弟子徐从初,请他来杭州专门帮助料理唐云先生的日常生活。唐云先生的义举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居杭作画期间,浙江省委老书记铁瑛、唐云的好友周峰、陈侠、王富生、刘延儒、董炳宇等都曾到宾馆问候看望。
1986年4月9日,唐云先生完成了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创作计划,回到上海。几天后,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意外地收到唐云先生托好友刘延儒带上的一万元现金和一封信函。信中说:“……我在杭作画期间,住花港饭店费用及裱画费用,一切均由我负责照付,兹奉上人民币壹万元整,祈收为感!”

图:唐云信函手稿
唐云先生自备三千多元的笔墨纸张等作画材料,自付壹万元的食宿费用,留给基金会的是一百幅珍贵的作品。1986年10月7日,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杭州浙江展览馆隆重举行唐云先生绘赠国画移交仪式,并同时举办画展。浙江省副省长徐起超代表省人民政府赠予唐云先生一块刻有“艺德可风”的匾额。


图: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唐云先生“艺德可风”匾 左一为曾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
图:《艺德可风》牌匾现悬挂于唐云艺术馆一楼展厅
图:1985年时在省民政厅工作的周致明与唐云先生合影

图: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安羽题字
1993年,唐云先生辞世。唐云先生的家人深知先生对故乡的深情,因此将唐云先生的作品38件、书画藏品106件、曼生壶等藏品51件捐献给杭州市人民政府,现收藏于西湖畔的唐云艺术馆内。唐云先生的夫人系富阳人,去世后骨灰撒入富春江,唐云先生去世后也回归了富春江。2010年唐云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以唐云艺术与人格为出发点的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在唐云艺术馆后院落成。由唐云弟子徐从初和唐云之子唐逸览从富春江和西湖各取一钵清水,注入文创中心“云水间”的水流中,流水不腐,愿先生高雅之风不灭!
图:唐云弟子徐从初从富春江取水照

图: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将从富春江和西湖取出的清水注入到了八壶精舍文创中心云水间中
(摘自郑重《唐云传》)
(本网站所使用唐云先生图像及作品资料,皆经唐云先生家属授权使用,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