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德可风」唐云艺术精品展文化研讨会
2019年9月29日,“2019相约西湖文化系列活动”在唐云艺术馆成功举办。众多艺术界、文化界嘉宾齐聚西子湖畔,共同分享西湖人文记忆,回顾新时代西湖风貌变迁,重述相约西湖历程。值唐云艺术馆建馆20周年,“艺德可风—唐云艺术精品展”在唐云艺术馆展出,集唐云先生藏品与作品于一室,显示出唐云先生艺术深厚鉴定功力、艺术风格的取法与独创之处。在当天下午举办的文化研讨会上,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学者、艺术家、收藏家齐聚,在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先生的主持下,对唐云先生的艺术成就、生平轶事与人格魅力展开了广泛的探讨。研讨现场录音将整理成文,分享给喜爱唐云先生艺术的众多读者。
本文收录的是「西湖左岸」文化机构董事长刘钧深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开场发言。
刘钧深谈唐云
(现场发言录音整理)
在坐的各位贵宾,下午好!童老师既然把话筒交给我,我就王琪森老师刚才的讲的那些话接下去。唐云先生的这八把曼生壶,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它整个延续的时间要从作为西泠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开始。整个中国紫砂工艺和文人的结合,曼生壶是一个鼻祖,曼生壶是中国文人壶的里程碑。紫砂壶文化能够延续到今天,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文人的参与。今天的曼生壶就相当于250年前的一个文创——去年正好是陈曼生诞生250年,是文人与匠人的结合。在中国艺术史上,一般比较重师不重匠,紫砂匠人杨彭年只有与文人结合之后,才得以被众人所熟知,所以文人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八壶精舍”到今年正好是十年,这十年的时间,让我从喜欢到慢慢了解,到现在第十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前五年做了一些了解,到第十年才有这本《八壶精舍》的杂志,这是我们在《浙江画报》连续一年刊登的关于曼生壶的文章。用了十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够对曼生壶有一点点更深入的了解。去年,我们筹备三年的一本书《曼生遗韵》出版了。为什么要出版这个书?因为我们觉得欣赏曼生壶不仅只是一个泡茶的问题,更能通过它而了解到为什么明朝会有紫砂壶的产生?任何一个器物的产生,与时代的使用方式是离不开的。从明朝发展到清朝,乾隆皇帝想把紫砂壶变成一个艺术品,但是最后没有如愿。为什么?因为他珐琅彩画到紫砂壶上,结果就掩盖了紫砂壶本身会呼吸、不透水的特性,有点画蛇添足了,所以紫砂壶到现在是没有官窑的。为什么会筹备三年去出版这本书?因为我们觉得欣赏曼生壶最起码要从几个角度去欣赏:第一,从壶的铭文。曼生壶每一个铭文都和茶事有关。第二,从文人美学去欣赏、从工艺欣赏、从紫砂的材质角度欣赏。曼生壶的创造者陈曼生是西泠八大家之一,作为浙派艺术史上的重要一员,曼生壶上面包含了金石篆刻、书法、诗文等,涵盖的文化内涵非常之广泛。曼生壶的铭文,以石瓢壶为例,壶上刻着铭文是“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他这个所谓的“不肥”,就是说我们人也好、物也好,什么都不能过度,只要掌握好了“度”,就会长长远远的。看上去只是个铭文,但在我这十年的感受当中,感觉这就是人生的座右铭,每次在接触它的时候,感受都不一样。唐云先生使用曼生壶的心得当中,所带给我们的这种感受,更是如此。唐云先生曾说:壶是拿来用的,只有经常使用它,才能够达到物我两化。从前,我们在总结唐云先生一生的时候,从书与画、茶与壶、禅与儒,还有一个就是他喜欢饮酒,饮酒以后他的诗情画意就出来了,从四个方面总结唐老先生一生。八壶精舍这十年,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书与画”的部分,因为唐老的画笔已经停下来了,我们就通过文创,把他的绘画、他的精神,通过文创的方式衍生到丝巾等各种生活用品中。今天在我们展览的2楼,其中《山花烂漫》作品下面摆着很多他的文创衍生品。为什么要做衍生呢?因为很多人虽然喜欢唐老的作品,却没办法买到原作。我们在得到作品授权的情况下,让艺术融入生活、回归我们的生活,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感受艺术。这是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还有就是“茶与壶”的部分,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八把曼生壶。我们在八、九年前就开始复刻八把曼生壶,一开始觉得很简单,就找一些工艺师什么的。但做下去就发现,这绝对不简单。你必须了解曼生壶的文化,如果不了解它的文化,就只是模仿一个外型,而没有精神。曼生壶的文化跟他的作者陈曼生息息相关,陈曼生是一个儒释道结合的文人,所以不管是壶型还是铭文,看起来都很中庸,看上去很简单——线条很简单,铭文的语句简单,但是很内敛、很耐看。所以说,对曼生壶的理解必须从文化角度理解,否则只从形式上是永远不会做出它的神韵,在使用当中、制作当中,也不会感受到它的精神在哪里。所以这十年,我们前几年是在摸索,摸索完以后回头再看,以前很多东西都不理想。也就是说,我们花十年时间才能慢慢理解唐老先生为什么喜欢曼生壶,才能理解唐老先生对曼生壶、对壶以及对于生活理解的深度。包括理解陈曼生本身在做这个壶的初衷,其实壶本身就是拿来用的——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以价格去标榜壶的价值,但其实壶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用。唐云先生的八把曼生壶,每一把曼生壶都是在泡茶使用的,现在壶打开来以后还有茶香在里面。唐老先生对于我们今天中国紫砂壶的贡献,对今天文化市场中文人紫砂壶价值的确立,影响是非常深远、非常大的。这是我的一点感受。今天也是“八壶精舍”的一个新起点,谢谢今天现场的所有嘉宾!话筒还给童老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