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生到唐云

首页 > 曼生遗韵

       

    

 陈鸿寿  (1768-1822)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陈鸿寿是清代金石篆刻名家,西泠八家之一。他才华横溢诗、书、画、印无一不能,且无一不精。最为难得的,陈鸿寿是一个艺术通才,从书画到紫砂壶艺都融入了他博尔能广、约而能精的卓绝才华。在任溧阳知县期间,这位精通金石篆刻、诗文书画的文人遇到了深谙紫砂工艺的制壶匠人杨彭年。从此,曼生撰写铭文,设计壶型,彭年捏制烧作,开始了一段珠联璧合的跨界合作,成就了藏壶界珍逾拱璧的「曼生壶」。陈曼生设计的壶型,或借鉴古器物,或取法自然生物、生活器皿,无不寄寓了文人的巧思和雅趣。曼生撰写的铭文,切壶切茶,既有文人机智风趣,又富于禅意哲理,发人深思。陈曼生的介入,使普通的紫砂壶成为融书画、篆刻、文学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开启了清代紫砂壶艺的中兴。『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陈曼生的名字与曼生壶一起留芳青史。



         

    唐云  (1910-1993)

    唐云,杭州人,字侠尘,别号药翁、大石翁等,斋名「大石斋」、「天禅室」、「八壶精舍」、「山雷轩」等。唐云先生的绘画艺术由山水入手,转攻花鸟,上探宋元,下追明清,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体,形成了清新俊逸,沉郁雄厚的画风,被誉为海上画派「四大花旦」之一。

    唐云先生在画史上的重要性已毋需多言,而在收藏界,他也是慧眼独具。除丰富的书画收藏外,八把曼生壶的收藏更是令人艳羡。唐云先生对此也颇为得意,晚年以「八壶精舍」作为斋名,金石名家叶潞渊还曾为他专制了一枚「八壶精舍」纪念印章。

    唐云先生出生于杭州珠宝巷,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度过,但是他一生以杭人自居,乡音不改。唐先生出生时值晚清,正值中国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社会,历经战乱沧桑,激发了他爱国、奋发的热情。受家庭的影响,他幼年就受到艺术的启蒙,为他一生转益多师奠定了基础。同时,父亲热情好客,广交天下志士能人的家风,养成了他豪爽任侠的秉性。青年唐云倜傥潇洒,多才多艺,有杭州「唐伯虎」之誉,晚号「老药」、「药翁」,是取医药救民于水火之意。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对艺术「爱画入骨髓」,一片至诚;对朋友肝胆相照,一往情深;对民众社会,以济世悬壶的态度,卓有奉献。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他为地方慈善画画捐画,不仅捐画,连在宾馆创作的住宿餐饮费都自掏腰包的佳话。唐云先生的老友知己、著名画家赖少其先生感叹唐云一生:「多少好事已办完!」性格耿介的傅雷评价他「高雅可嘉」。唐云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画家,还是一流的书画鉴定专家,他一生钟爱八大、石涛,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代精品,除书画外,更有八把曼生壶,晚年自号画室为「八壶精舍」。早在1984年底当他与老友赖少其共同在深圳举办《唐云赖少其书画作品暨藏品展》时,即被人惊呼「敢于把自己的作品和收藏的精品共展于一室,中国的画家中除唐云,恐怕没有第二人。」

    1993年唐云先生往生,唐云先生的家人深知先生对故乡的深情,依据唐云先生的遗愿将他的作品、藏品共195件捐献给杭州市人民政府,其中便有世人瞩目的八把曼生壶。

         此八把曼生壶真迹现收藏于唐云艺术馆,是中国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唐云先生往生后,由唐云先生的家属依据先生的遗愿捐赠于杭州市政府,现收藏于唐云艺术馆,为全球收藏曼生壶真迹数量最多的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