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唐云(1910—1993),别号侠尘、药城、药翁、侠尘,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八壶精舍等。生前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图:唐云艺术馆外景图
唐云先生出生于杭州珠宝巷,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度过,但是他一生以杭人自居,乡音不改。唐先生出生时值晚清,正值中国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社会,历经战乱沧桑,激发了他爱国、奋发的热情。受家庭的影响,他幼年就受到艺术的启蒙,为他一生转益多师奠定了基础。同时,父亲热情好客,广交天下志士能人的家风,养成了他豪爽任侠的秉性。青年唐云倜傥潇洒,多才多艺,有杭州“唐伯虎”之誉,晚号“老药”、“药翁”,是取医药救民于水火之意。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对艺术“爱画入骨髓”,一片至诚;对朋友肝胆相照,一往情深;对民众社会,以济世悬壶的态度,卓有奉献。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他为地方慈善画画捐画,不仅捐画,连在宾馆创作的住宿餐饮费都自掏腰包的佳话。唐云先生的老友知己、著名画家赖少其先生感叹唐云一生:“多少好事已办完!”性格耿介的傅雷评价他“高雅可嘉”。
唐云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画家,还是一流的书画鉴定专家,他一生钟爱八大、石涛,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代精品,除书画外,更有八把曼生壶,晚年自号画室为“八壶精舍”。早在1984年底当他与老友赖少其共同在深圳举办《唐云赖少其书画作品暨藏品展》时,即被人惊呼“敢于把自己的作品和收藏的精品共展于一室,中国的画家中除唐云,恐怕没有第二人。”
1993年唐云先生百年归老,唐云先生的家人深知先生对故乡的深情,因此将他的作品、藏品共195件捐献给杭州市人民政府,其中便有世人瞩目的八把曼生壶。八壶的创造者陈曼生为清代杭州人,收藏者唐云亦是杭人,八壶回归杭州,其中的机缘巧合不免令人感慨。2010年唐云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以唐云艺术与人格为出发点,以传承艺术文脉、塑造品质生活为追求的“八壶精舍”文创中心也在西子湖畔长桥之侧正式启动,由唐云弟子徐从初和唐云之子唐逸览从富春江和西湖各取一钵清水,注入文创中心“云水间”的水流中,流水不腐,愿先生高雅之风不灭!
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内,以唐云的文化思想为主轴的“八壶精舍”、“大石斋”、“天禅室”、“艺术长廊”四个空间,每一个空间都体现着唐云先生关于茶与壶、书与画、禅与儒的精神。
先贤已逝,八壶仍在。西子湖畔,【八壶精舍】依然缓缓讲述着说不尽的八壶故事。
图:台湾艺术家王高宾先生油画作品《向唐云先生致敬》
现收藏于八壶精舍文创中心
图: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八壶精舍文创中心成立
图:嘉宾在开幕仪式上剪彩(左起依次为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车鹏飞先生,杭州市委原书记陈侠夫人夏静一女士,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王宏伟先生,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先生,省残联副主席、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晓非先生,杭州市原市长周峰夫人林眉云女士,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著名画家孔仲起先生等)
图:唐云先生的弟子徐从初先生从富春江取水照
图:唐云先生之子唐逸览先生与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王宏伟先生共同将富春江及西湖之水注入进了八壶精舍文创中心云水间
图:唐云艺术馆名誉馆长张浚生先生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先生为唐云铜像揭幕
图:中国著名画家孔仲起先生及唐云弟子徐从初先生共同欣赏唐云先生作品
图:唐云先生作品及部分藏品在八壶精舍文创中心艺术长廊展出
图:唐云先生作品及部分藏品在八壶精舍文创中心艺术长廊展出
图:唐云先生作品及部分藏品在八壶精舍文创中心艺术长廊展出
图:唐云先生作品及部分藏品在八壶精舍文创中心艺术长廊展出
图:唐云先生作品及部分藏品在八壶精舍文创中心艺术长廊展出
图:唐云先生作品及部分藏品在八壶精舍文创中心艺术长廊展出
图:台湾艺术家王高宾先生油画作品《八壶精舍夜景》
现收藏于八壶精舍文创中心
图:八壶精舍文创中心场景图
图:唐云艺术馆碑记
《唐云艺术馆碑记》内容:
生秉地灵,死藏乡闾,古人所重。而布德裔嗣,衍泽后人,则尤所重者。杭郡唐云侠尘先生,德体笃健,风神洒落,夙以书画绘事蜚声当代。又性嗜收藏,所蓄秘画珍图彝器甚伙。先生不以自宝,欲捐献国库,奉为公器。哲嗣实之,不愧令德。此吾馆藏品之源本也。陈侠、周峰诸先生感其高格,多方绸缪,将以曜其潜德也。政府猷谋,遂有斯馆之肇建。乃于九九年五月,洒扫开启。一时灵山增秀,澄湖生光。兹付碑石,以系其德焉。婺州季惟斋记。”
注:碑文内容由中国杭州市委原书记陈侠及杭州市原市长周峰叙述,由著名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郭仲选先生撰写完成。
(本公众号所使用唐云先生图像及作品资料,皆经唐云先生家属授权使用,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