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海派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六、唐云的朋友圈: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下)
钱瘦铁型的朋友
江南“四铁”之一的钱瘦铁,和唐云一样,也是一位侠义人物,艺术风貌也比较接近,而命运给予他们的则又完全不同。
唐云对钱瘦铁的思念之情,从一幅小画中可以表现出来。
图:钱瘦铁照
三十年前的一个春节,钱瘦铁提着一篮水果来给唐云拜年。这年的春节,唐云恰巧不在。钱瘦铁坐在唐云的画案上画了一幅画:一位老人,提着一篮水果,水果篮上还有红纸写着“新春之喜”的字样。水果篮放在桌上,老人扶杖而坐,惆怅地望着那篮水果……
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钱瘦铁早已作古。但是钱瘦铁的这张画像和唐云收藏的其他名画那样被珍藏着。面对着这张画,唐云的洒脱心境中,就会升起缕缕愁绪和无尽的思念,想着和钱瘦铁的相识,想着钱瘦铁的生活道路,想着钱瘦铁的艺术。
钱瘦铁是江苏无锡人,名厓,字叔厓,瘦铁是他的号。幼时读书甚少,十几岁就到苏州护龙街徐树铭开设的刻碑店里当学徒。徐树铭是现在上海山水画家徐子鹤的父亲。钱瘦铁聪颖好学,深得徐树铭的欢喜,就把他介绍给苏州金石家郑大寉为师,学刻印。那时,郑大寉经常到刻碑店里看古玩,裱碑帖及拓片,裱好了,钱瘦铁就给他送到家中。对钱瘦铁的诚朴好学,郑大寉也极为高兴,对他循循指导。为了使钱瘦铁得以深造,郑大寉又把他介绍给吴昌硕和俞语霜。这样,钱瘦铁遂拜吴昌硕、俞语霜、郑大寉三人为师,画画、写字、治印,三管齐下。后来,钱瘦铁离开苏州,到上海卖画为生,又与上海的名家陆廉夫、王一亭、赵叔孺、丁辅之、黄宾虹、任堇叔、吴待秋相识,得切磋之益。后来,钱瘦铁又办了一个中国画会,更是广交四方朋友。有一年,在武昌路春晖里徐小圃诊所的庭院里,钱瘦铁与日本著名画家桥本关雪相识。桥本对钱瘦铁的画倍加赞赏,称许他为“支那巨手,东亚奇才”,竭力宣传介绍钱瘦铁的艺术,在桥本关雪的帮助下,钱瘦铁的画数次东渡日本展览。
图:钱瘦铁画作《葡萄》
唐云到了上海之后,看到钱瘦铁的艺术,惊叹不已。说钱瘦铁“于郑大寉得其雅,于吴昌硕得其古,于俞语霜得其苍,天赋之高,世人莫及。”
唐云很想结识钱瘦铁,但钱瘦铁此时带着全家和学生徐子鹤到日本去了。
钱瘦铁到了日本,即与郭沫若相识,而且有着颇多的交往。这时日本军阀侵华的气焰越发猖狂,郭沫若组织中国留日学生奋起反抗,日本警察正拟对郭沫若进行拘捕。这件事被钱瘦铁知道了,连夜找到郭沫若,以实相告,并为郭沫若购买船票,备好改装的衣履,送郭沫若上船,秘密回国,脱离险境。日本人发觉郭沫若离开日本,完全是钱瘦铁一手筹措,立即把他拘捕。受审时,法警要钱瘦铁跪下,以示侮辱。钱瘦铁不服而反抗,日本人以野蛮行动相逼,性情爆烈的钱瘦铁哪里能忍受得了,怒不可遏,抓起了案上的铜墨盒,向法警头部掷去。这样,钱瘦铁被判刑五年,身陷囹圄。由于桥本关雪和其他朋友的疏通,钱瘦铁坐了四年牢,才提前释放。
日本投降,钱瘦铁从日本回到上海。上海许多画家设宴欢迎他和夫人。钱瘦铁的夫人是徐志摩的夫人陆小曼的干女儿。在欢迎的宴会上,唐云始与钱瘦铁相识,两人畅谈投契,如久别重逢的故人。
回到上海后的钱瘦铁,第一要事是解决吃饭的问题。唐云与郎静山在东亚饭店宴请钱瘦铁,商量为他举办画展的事情。钱瘦铁和唐云的山水,虽然都取法石涛,但钱瘦铁又在石溪上下过功夫,所以两人的山水虽然接近,在情趣上却互相有着差异。唐云表现得严谨,钱瘦铁则表现得洒脱;唐云侧重于法度之中,钱瘦铁则侧重于法度之外。唐云的花鸟取法于华新罗,钱瘦铁的花鸟则自成特色,有着自家的法度。两人的绘画互相影响,在细微中表现出来。
有着郎静山和唐云的倡导,钱瘦铁的画展很快地筹备就绪。唐云不只是在精神上、舆论上支持钱瘦铁,因为时间紧迫,钱瘦铁一下子哪里能拿出那样多的画来?唐云就为钱瘦铁代笔画了几幅。钱瘦铁画展开幕,唐云又是忙得不可开交,他要拉那些富朋友来买画。每次又都少不了陆南山。
图:合影照(前排左起唐云、黄西爽、白蕉、陆南山,后排右一余伟,右二高逸鸿)
陆南山是祖传眼科名医。他的岐黄之术,不是来自父亲,而是来自母亲。他爱好收藏,本身也会几笔丹青,此时正拜唐云为师学画。经唐云的推荐,陆南山以四两黄金买了钱瘦铁的一张画,这是画展中最高的价钱了。
画展结束,钱瘦铁有了经济收入,生活比较稳定了。有一次,他们又去看吴待秋,吴待秋对唐云特别偏爱,给他画了一张人物。钱瘦铁看了连声称赞,想请吴待秋也为他画一张,可是这位倔老头偏偏装作不知,没有给钱瘦铁画。
唐云善解人意,离开吴待秋家之后,便问钱瘦铁:“你是真欢喜,还是凑热闹?”
钱瘦铁说:“这张人物画得是好,如果着的再画一张,恐怕就不如这一张了。”
唐云说:“你既然欢喜,我就送给你吧。”
钱瘦铁对唐云是理解的,他没有客气,就把这张画留了下来。
钱瘦铁和唐云有着同样的脾气,喜欢交友,他们两人经常去看陈小蝶、孙雪泥、郑午昌、贺天健等知名画家,这些都是书画的名流。孙雪泥擅于画鱼,常常是陈小蝶做诗题在画上。
钱瘦铁虽然也是侠义人物,但他那善于激动而暴烈的性子,常常使他的侠义与慷慨付诸东流,他经常要为人打抱不平,差不多每次又都以输作为了结。这时,唐云总是劝他:“瘦铁,你是好人,但是你的性格决定了你的命运,常常是十有九输,有时输得连路数都没有。”
对唐云的劝告,钱瘦铁只是唯诺而已。
图:唐云蔬果铁瘦铁隶书
高逸鸿型的朋友
在童年的朋友中,唐云最牵挂于怀的是高逸鸿。高逸鸿则是以唐云为榜样的。唐云画画,高逸鸿也跟着画画。那时唐云画的是山水,高逸鸿画的是花鸟。唐云喜欢吃酒,高逸鸿虽不饮酒,他欢喜看着唐云和别人在一起喝酒。高逸鸿开始画画还没有入门,唐云就给他讲方笔、圆笔之类的道理,并要他看古画。高逸鸿则认为看古画没有啥道理,这使唐云很不高兴,他对高逸鸿说:
“不但要看古画,还要注意生活中细小的东西,草虫六只脚,蜘蛛八只脚,臭虫也是八只脚,要看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现在画家中好的东西、古人的作品、文学著作,都要看,要细看,这样才能提高素养,雅与俗的区别也在这里。”
图:高逸鸿个人照
稍大以后,高逸鸿就到粮运公司去工作了。那时他的收入不多,生活很窘迫,但来见唐云时,仍然是西装革履,这和随遇而安的唐云也不同。唐云对他说:“你对画能像对生活那样讲究就好了。”后来,高逸鸿所在的粮运公司转属国民党的军需局,高逸鸿又到军需局去工作。
唐云的姑丈很有钱,宣铁吾要敲他的竹杠,以吸鸦片为罪名,把唐云的父亲和姑丈捉到南京,下了大狱,说是罪很重,要处以死刑。两个姑母吓得不得了,就要唐云到南京去。唐云往返于杭州和南京奔波,但乘车很困难,高逸鸿就把军人的徽记交给唐云。有了这个徽记,乘火车就方便了。唐云家中这时已经没有钱了,是姑丈花了许多钱,这事才算了结。
后来,高逸鸿就到安庆去了,这个徽记没有还他。唐云隐居富阳期间,他的妹妹唐瑛在富春江边画画,她带着这个徽记进入一个军事禁区,官方以为她画地图,就把她捉了去。唐瑛还是不太懂事的女孩子,就把高逸鸿的徽记出示,而这位县长恰恰又是高逸鸿的朋友。县长找到唐云,寻根问底,这事才算了结。县长对唐云说:“你把徽记交给高逸鸿吧,带在身边要出事。”
抗战胜利后,高逸鸿又回到上海,这时他的画已经画得很不错了。唐云开展览会,高逸鸿把南京的朋友李子敬请来捧场,一次就买了唐云三十张画。提到这件事,唐云还别有意味地对笔者说:“他们用发国难财的钱来买我的画,我也间接地发了国难财。”他们来到上海就请客,歌星、舞星及唱京剧的李玉茹、童芷苓都来参加酒会。酒会之后,高逸鸿要唐云留下来跳舞,唐云说:“我不会跳舞。”他也不让高逸鸿跳舞,把高逸鸿拉到家中去画画。高逸鸿开画展时,唐云也去买一张,以示捧场。
蒋介石从重庆回到南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六十寿辰”,张道藩专程由南京到了上海,请美术界献寿画、寿字、寿诗。一百位书画界名人为蒋介石献上《百寿图》,每人写一个寿字,在寿字下签上自己的名字。素来喜欢热闹的唐云,画虽然也献上一幅,在落款时却踌躇起来了。“总裁”、“主席”、“委员长”之类的官称,唐云一向认为“色彩太鲜明”,是他所不欢喜的,随即在画上题写了“中正先生”。那《百寿图》他觉得有些俗气,就有意逃避了。这时,“上海美术会”、“上海美术茶会”也很活跃,唐云的许多朋友都是这些活动的中坚人物,高逸鸿有时也拉唐云去参加。但这时的唐云却显得郁郁寡欢,仍然和他的那批酒友出入于酒肆之间,进行民间的美术活动。高逸鸿欢喜打牌,唐云想:我喝酒他陪着我;他打牌我总是要陪着他的。因此高逸鸿打牌他就坐在旁边看着。
经济的萧条,人民生活的困难,书画市场也冷落起来。这样又给唐云的生活带来危机。唐云能画画,能以画赚钱,但是对柴米油盐的具体事情,他是一样不管,也一窍不通。孩子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又重,俞亚声当然对解决这样的困难更是无能为力。在这方面,高逸鸿比唐云强,也比他的办法多,他拿着唐云的画到米店里去换米,到煤球店里去换煤球,到小菜场里去换小菜,到酒店里去换老酒……经高逸鸿介绍,有几位太太小姐要拜唐云为师学画,她们到老师家里来了一次,因为唐云家中地方狭小,第二次就不来了。
一批朋友,也渐渐地星流云散。穷的这时更穷了,有的离开上海到别的地方去了,连大和尚若瓢也去了香港。再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风云突变,高逸鸿和唐云的另一批朋友都到台湾去了。
图:右起后排 傅狷夫、陈隽甫、林中行、余伟、姚梦谷、季康;前排陶寿
高逸鸿去了台湾,他留在上海的妻儿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在海峡两岸不通信息时,唐云对高逸鸿留在上海的妻儿有着不少照顾。直到后来,他才从台湾来的朋友口中得知,高逸鸿又娶了一位大学教授为夫人。宋美龄拜黄君壁为老师,蒋经国就拜高逸鸿为老师。高逸鸿七十八岁时,因中风而逝世。
在生活上,唐云和高逸鸿有着不同的追求,但是童年的友谊和对艺术的爱好,又把他们的感情联在一起。
图:唐云、高逸鸿画作《红映锦鸡》
图:高逸鸿画作
翻译家傅雷和唐云都住在江苏路上,两人对巷而居,君子之交淡如水,彼此交往几十年,无非是喝喝茶,品品书画而已。傅雷喜欢收藏黄宾虹及林风眠的画。林风眠和傅雷是法国留学的同学。对古画,傅雷常常感到没有把握,就请唐云给他看看,听听唐云的意见。有人送给傅雷一张新罗山人的画眉,他知道唐云是从新罗山人的路子中走出来的,就带给唐云看。唐云看了之后说:“这是真的。”傅雷就把它非常珍惜地收藏起来。在抗战时期,唐云每次开画展,傅雷都要来参观,并且总要买上一二张,表示对唐云的支持。傅雷收藏黄宾虹的画很多,唐云曾帮他开了一个收藏展览会。
图:傅雷个人照
傅雷在写《美术十讲》时,也经常和唐云一起讨论。唐云从一个画家角度,对一些古画提出分析和看法。唐云认为,一张画的好与不好,主要表现在用墨和用笔上。还有气势也很重要,气势各有不同,有的要画得气势磅礴,有的要画得刚柔相济。刚是内在的,柔是外在的,刚与柔是通过笔力表现出来的。有一次,傅雷得到一张八大的梅花,拿来给唐云看,唐云说:“八大的东西没有火气,但笔气很刚,梅花的三笔叶子,笔笔不同,一朵花使画面透透空气,那个尖尖角最为重要。看画不好只看一眼,要细细地看,要看整体,然后局部,再细看用笔。
图:傅雷、朱梅馥夫妇(右)与黄宾虹、宋若婴1940年代在杭州栖霞岭宾翁处合影
图:傅雷书“经手宾老(黄宾虹)寄沪书画总清单”
傅雷很讨厌乾隆皇帝题识的画。只要一有乾隆皇帝“御笔”,再好的画,傅雷也不要,他很不欢喜这位跑到江南,到处乱写乱画的皇帝。在这一点上,唐云和傅雷的看法是一致的。有一次,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唐云说:“这个皇帝老儿讨厌,许多画都被他题坏了。题画是一门艺术,宋人团扇画得很整齐,款不好题大字。郑板桥的书法很好,字写得高高低低,很相称,对画起了衬托作用,有好的影响。有的人不管这些题了上去,反而破坏了画面。用印也很重要,用朱文印,还是用白文印,都很有讲究。还有各种画法,有工笔的,有粗笔的,构图要稳定。不管工笔或粗笔,在总的原则上是一致的。
傅雷从来不和唐云在一起喝酒,只是谈论绘画,谈论音乐。傅雷经常和唐云谈音乐,谈音乐和绘画的关系,谈音乐和绘画在节奏感上的互通。对戏曲、电影,唐云都是不看的,他从来也不愿意与演员打交道,由于受傅雷的影响,对音乐欣赏倒颇能说出一番道理的。即使到了他的晚年,每天酒余饭后,他还坐下来静静地欣赏一番音乐,然后才到他的画室里,作画、写字或看书。
图:傅雷一九五六年七月拍摄黄山
图:傅雷书“傅宅经收书画细账”
在十年动乱中,傅雷比唐云更早地遭受灾难,历尽种种屈辱,确实使他无法忍受,最后不得不采取自尽来迅速摆脱尘世的烦恼。也许是上帝有意给他折磨,第一次自尽未遂。唐云听到这个消息,尽管批斗会上自己已被打得鼻青眼肿,但他还是激于道义上的责任心,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连夜赶到傅雷家中,殷切安慰这位老朋友,劝他不要走这条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先躺在地上,躺下不是跪下。”
“我被污辱的没有人格了,人的尊严都被剥夺净尽,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傅雷悲愤填膺,痛心已极。
“说啥你还是要活下去,我们都不算老,还有活的价值。”
这时,傅雷从墙角边杂乱无章的堆物中,找出一瓶法国葡萄酒,满满地斟上两杯。这位从不喝酒的人,这次却破例和唐云举杯相邀:“这瓶酒还没有被抄走,是劫中孑遗,为了人的尊严,我们干杯。”
“好,好……。”唐云一口把酒喝光。
“画都没有了。”傅雷很悲恸。
“我给你画,画你欢喜的画。”唐云说。
“好,好,我等着你的画。”傅雷说。
那天唐云回到家中,找到一管秃笔,为傅雷作了一幅落地长松,一直画到天亮,吃过早饭,唐云把未完成的画稿收藏起来,把笔砚洗洗干净,就去上班了。
一天,唐云经过傅雷住的那条弄堂,看见弄堂口聚集了许多人,在围看“大字报”。唐云凑上去一看:傅雷夫妇自杀了!
唐云回到家中,又找出那幅画,想把它完成,以纪念傅雷的忌日,但他一笔也画不出来。他对着那张画,喝了半夜的酒,看了半夜的画,最后把它扯得粉碎,用火柴一点,把它烧去了。
(摘自郑重《唐云传》)
(本网站所使用唐云先生图像及作品资料,皆经唐云先生家属授权使用,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