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唐云

首页 > 大石传人



图:中国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唐云先生



《爱画入骨髓吐词合风骚———忆父亲唐云》

唐逸览发表于《新民晚报》

1997-09-11



       19939月下旬的一天,父亲因心脏病突发住院治疗,我一直陪伴在侧,一有呼唤,即趋前侍候。一天父亲躺在病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看个不停,他用手指着上面,要我看,说:“这是一幅‘荷花’,那是一支‘红梅’,那边又是一幅‘富春山居图’,并问我像不像?”


图:唐云先生全家合影


图:唐云先生与二儿子唐逸览一同作画

 

       我朝天花板直视许久,根本看不到什么画,于是心想,这可能是一种幻觉。父亲是个“爱画入骨髓”的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最使他念念不忘的莫过于绘画了。过了片刻,他叹了口气说:“做人是‘苦’的,人生下来第一声是哭而不是笑。”父亲于107日下午心脏病再次突发,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他临终前所讲的这个“苦”字,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当我整理家父遗物时,一方小蛤蜊砚,对我触动颇大。砚上父亲撰有砚铭,铭曰“砚田小,可以稼。鼓足劲,谷天下”。这是他刻苦研习的自勉,稼田的丰收是用艰苦的劳动换来的。


图:唐云先生在山雷轩中创作


       父亲1910年出生于杭州市忠肃古里。祖父唐景潮靠经营参店维持全家生计,他盼望父亲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然而父亲却对绘画十分感兴趣,一有时间就跑裱画店,常常忘了回家,忘了吃饭。父亲不顾祖父的反对,走上了艺术的道路。他19岁时被聘为杭州冯氏女子中学国画教员,与姜丹书、潘天寿等组织了艺术团体“莼社”,参加了“西泠书画社”、“西泠印社”等艺术社团。1938年全家迁到上海,又结交了画家钱瘦铁、吴湖帆、邓散木、白蕉、江寒汀、张大壮等,与当时热衷收藏书画的画家朱屺瞻也多有往来。初到上海,先与邓散木、白蕉、若瓢联合举办了“杯水”画展,将收入赈济难民,继后又举办了个人画展。在沪上声名鹊起,竟有“杭州唐伯虎”之美誉。不久又与朱屺瞻、钱铸九联合举办“三友画展”赢得了更高声望。继后被聘为新华艺专和上海美专教授。抗战胜利后,1947年有好友杨达邦操办展览会事务,在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作品百余幅,少年时代挚友高逸鸿的朋友李子敬一次就买走三十幅画,订画者之多盛况空前。此时,各地名家云集沪上,由若瓢、李秋君介绍结识了张大千,谈论古今字画甚为投机,遂成莫逆之交。是年又结识谢稚柳。父亲来到上海,结交了许多朋友,使他在艺术生活中充满了生机,他曾对人说过:“人生没有朋友该是多么寂寞,不只是创造不出好的艺术,连生命都要枯萎的。”


图:1947西泠印社合影,第三排右起第六人为唐云


       1953年父亲参加了华东美协工作,任展览部主任,结识了华东美协主席赖少其,成为挚友。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成立,任筹备委员,次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任画院业务室主任,继后任画院代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等职。



图:80年代,唐云与谢稚柳为海墨画社社员示范(前排右一应鹤光、谢稚柳、蕉雨、唐逸览、蔡大雄、唐云、应野平,后排张阿杰、房介复

 

图:唐云与赖少其合影 


       父亲是位极重情义的人。他的好友若瓢1949年从香港来信,说他在香港生了胃病,大出血,看病费用昂贵,问父亲能否画些画,到香港开个画展,帮他把欠债还清。父亲接信后便赶画了一批画和几位画家一起前往香港。帮若瓢还清了债,若瓢的病也好了,父亲便也了却了此行的心愿。

       在父亲的收入中,除去家中生活开支外,大部分钱用在两个方面,一部分钱帮助穷苦朋友,另一部分钱用在购藏名画以及碑帖、印章、砚台、紫砂壶、瓷器、竹刻、古旧书等。这些东西,父亲视为珍宝,情之所钟,爱之所在,反复端详,从中吸取不少养份,从那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推动着自己在艺术历程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直到晚年,作画之余,他就坐在两大画箱旁的明式椅上读书、看画、会客、啜茗,并对家人说:“我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两个画箱里了。”




图:唐云先生在画室中,将作品悬挂起来,观看效果

 

图:1959年唐云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父亲经常对友人说:“我所画的花草,有许多都是药材,像荷、菊、梅、竹、芦根、万年青、石榴、枇杷等,我希望自己的画如同这些花草一样也能给人一点‘疗效’或‘滋养’。身体疲乏了,读了画起点振奋的作用,能获得一点益处,哪怕是一点点作用,让人们精神生活丰富些,积极些,也是好的,这就是我取‘老药’‘药翁’的寓意。”

父亲逝世快四周年了,他虽然永久地放下了手中的画笔,但他的作品仍流在人世间,并且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欣赏与爱护。有生命力的艺术,终将永存人间。


图:80年代,唐云等参加上海市政协外出采风活动



图:1983年秋,唐云、唐逸览参加上海市政协访问团赴云南,在洱海船上与白族姑娘合影


       今天,人们将收藏父亲的精品提供出来,使更多的人在工作之余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能亲近更多的芳馨。我想,长眠地下的父亲若真有知,会深感欣慰的,也就真正实现了他“老药”“药翁”的寓意了。

写于上海胜缘斋

10月7日是唐云大师逝世四周年

 

(本网站所使用唐云先生图像及作品资料,皆经唐云先生家属授权使用,特此致谢!)

唐云先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