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雲的情趣 —— 周正平

首页 > 唐云研究集萃


唐雲的情趣

周正平


       唐雲是上海具有使肝義瞻的畫家,號大石,關于此別號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據鄭重《杭人者雲》所载,他早年曾隨居富陽大石山,由此得名,選有人認為他欽佩清初的八大山人和石濤,故名。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在畫上常署『杭人唐雲」。但有一次,唐先生興筆者閑談,偶爾涉及身世,他說太平天臣時期,李秀成軍隊攻陷杭州城,只剩七大家族,自己的老祖宗是日後從紹興地方過去的,就像如今上海人的祖先多求自其他地域。這一點鮮為人知、可為當代畫史補證。
唐雲才藝極高、年輕時就有畫名,得著名文學家俞階青賞識,曾居住在景色優美,位于孤山西泠印社邊的俞樓,湖光山邑成了他最好的老師。抗戰時期,唐雲舉家遷居上海,從此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
       觀唐雲作畫
       唐雲作畫,收、放結合,至少多數情况下如此,何以見得?唐雲的畫,特別是晚年,給入的印象厚重、灑脫,這是『放』的一面,但役有『收』也就不見功力,無法讓人造一步觀賞了。須知曉唐雲創作時認真、嚴謹的一面,特別是畫動物鳥禽時,他經常先粗略作一草圖,或在宣紙上,或在洋紙上。筆者曾親眼所見:他先在生宣紙上留有簡單的炭稿,然後既大瞻、又很準確地落筆,唐雲作畫大多時候不是一氣呵成的,畫畫停停,掛起來仔細端詳,再深入收拾。有時他會等上好長日于再繼續畫一幅半成的作品。
       唐雲作畫筆墨精良   
       他的杭州老同榔邊政平先生曾告訴我  『唐先生年輕時經常穿着一身藍布長衫,作畫時用筆用墨是不太講究的。』可能是早年所處的環境不容過于追求好的筆墨吧?
十多年前,唐雲先生剛故世,我帶着一張他生前畫的《竹石圖》請劉旦宅先生題寫詩堂,他起身書《幽情逸韵》四字。隨後,談起唐先生用筆用墨的事,劉先生親口對我說:老一輩畫家裹唐先生最講究了。按我對他晚年的瞭解,應該是這樣的。
       唐雲先生作畫多用狼毫筆,更喜用北京李福壽特製的。見過他作畫纔知道,他的多數運用的毛筆并不闊大,但表現出的畫面厚重,氣勢極奔放,這也是我極欽佩的緣故。
 除了外出畫畫,唐雲先生用的墨都是從硯池裹磨出來的。從江蘇路居處遷入寶石公寓後,他的大女兒和第二個媳婦經常輪換磨墨。
 調色時間久了,白瓷盤中的顏色夾在一起,不净泛灰,他會洗净重新調和,決不含糊。
       唐雲的畫風
       這位當今海上最出色的花鳥畫家,起初是從畫山水人手的,應該說,他是位全能的畫家。人物、走獸亦無不精美,只不過他的花卉,鳥禽方面的成就掩蓋了其他品種。唐雲的畫色調明快,用筆豪放,他所畫的題材,都突出表現對生活的熱愛,很有情趣,如  荷花、向日葵、剪秋蘿、畫眉鳥、青蛙、小蝌蚪。
       縱觀唐雲的畫風早年格調清逸、典雅靈秀,四五十年代可為其代表。
唐雲晚年用筆耝放,墨色濃重,有厚重感,進入八十年代以後多如此。人間:為何有如此變化?答:便于保存。評論家對此各執所見,而更多人偏好其早年晝風。
      唐雲論畫『樸』與『悟』
      某次,我與唐雲先生談得高興,就說『我想隨唐先生學畫畫。』唐先生用手指着畫桌說『你就學好了。」日後,他常常對我說『學畫首先如同打拳、唱戲,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說着,兩手比劃着做了一個打拳的勁作,令我發笑;是呀,痴迷是成功入門的第一步。
 或許是受唐雲先生的影響,我也喜歡學石濤的畫。有一段時間,每每晝在皮紙上,感覺有困難時,就拿去誇他指點,在肯定『畫得不錯』、『能晝」的前提下,告誡我 :『用筆要樸,不要巧。」
      又有一次,我在唐雲先生寶石公寓新居畫室的墻壁上,看到房門旁褂的鏡框內是一幅齊白石的小品晝:一束金黃色的麥穗從上方延伸下來,一隻工筆小螳螂顯得悠閑自在,晝很精致,也很有情趣。我细賞良久問: 一像這樣的畫如何臨摹呢? 唐先生根認真地封我說: 『許多畫是没法臨摹的,要悟!』他的話帶着濃重的杭州音,最後一個字聲音較重。
       唐雲收藏石濤的《長林還秋圖》
       記得唐雲先生故世前一年,我臨摹了一張石講的《長林遠秋圖》前去請教,唐先生一見幾乎就能背誦出上面的原題詩句:『一帶長林送還秋,坡頭想見讀書棲。行來不覺衣衫濕,翠滴陰濃日午收。』并說:你是晝在皮紙上的,遠處的樹林也有些改動了。『我很吃驚他對石濤的畫會這般熟悉,不愧是這方面的大專家。稍後,唐先生對我
說:『石濤這幅畫是一張大開的册頁,過去是我收藏的。」我一下子提起了精神,連問:畫呢,晝呢?唐先生停頓了一下說: 五十年代,我以六十元錢賣給了上海博物館。六十元!?我幾乎從座位上跳了起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唐先生看出了我的激助,平靜地嘆了一口氣,引用上次他給我講解『博浪椎壺』上的兩句銘文解釋說:此一時,彼一時。并說: 『以後我找幾張石濤的盡來給你看看。」
      我回家再仔細翻閱石濤畫冊裏的那幅畫,上面確實有唐雲的鑒賞印記。
唐雲不僅是畫家,同時迅是極有成就的鑒定家,收藏家。唐雲集畫有一宗旨,為其自身繪畫藝術作借鑒,他最推崇八大、石濤,新羅、齊白石等人的藝術,故收集多如此類畫。唐雲志趣廣泛,他生前所藏的八把陳曼生壺,已是中國紫砂工藝中難得的瑰寶。
       補記
       二OO六年初春的一天,我走訪上海中國畫院畫家唐逸覺的居處,他是唐雲先生的次子,繼承父業,饒有成就。
       走進他在西郊的別墅,每一間客廳和書房內、幾乎都掛着他父親的畫,仿佛真的走進了唐雲紀念館,使我回想起過去與唐先生閑談時的情景  依然遗帶着崇敬之心。
       底樓北窗的西墻邊有一個玻璃小櫥,裏面放置着唐雲生前的畫具,筆、硯和部分印刻,小櫥的上層有一張唐雲的彩色像片,笑逐顏開的  很親切的樣子,對面東墻上有唐雲的浮雕頭像,一旁是唐先生晚年自畫的對聯『愛畫入骨髓,吐詞合風騷』,很能代最他的內心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