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寒汀

首页 > 唐云论艺


记江寒汀

1993-03-19

唐云  邵洛羊


         老画家江寒汀先生逝世已二十七载,哲人其萎,音容宛在。现在,他的亲属和门人,要给他出版一本画集,以纪念他的生平,流布他的艺术,要我们两位老友写一点卷头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反思逝去的岁月。实多感慨。
       
一九八0年,邵洛羊在主持《中国美术辞典》编辑工作时,亲自撰写了《江寒汀》条目,全文如下:
       
“江寒汀(一九○三-一九六三)现代画家。名上渔,以字行,江苏常熟人。十六岁从同里陶松溪习画花鸟画,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八岁开始卖画为生。建国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因纵观宋元名迹,悟其谨严放纵之情,艺益进,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善描绘各种禽鸟,家中养过许多鸟兽。风格近清代华喦一路,笔墨老到,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构图稳健,尝绘百花百鸟图卷二十余丈,俱见功力。对虚谷、任颐的画风深有研究,偶尔仿制、几可乱真。曾力主变法创新。传世作品有《杜鹃鹦鹉》、《白鹰》等画,藏上海中国画院。一九八三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江寒汀百鸟图》画册。”
       
江寒汀是当代负有时誉的花鸟画家。五十年代后期,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期间,我们和江先生一起工作,他出谋献策,爱院如家,有段时间,几乎天天来,为了能让画师们看到禽鸟的姿势,遂在庭院中辟一角,布以铁丝网笼,内有水池,树木,养了八哥、寒雀、鸳鸯、花脸鸭,他不辞劳苦参与饲养。画院组织画师深入生活,寒汀先生是到农村中去次数最多的人,和种田的,养鸭的,撑船的广交朋友,一点点隔阂都没有。他师前人更师造化,所画家禽野鸟,无不栩栩如生。张大壮画师赞叹说“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
       寒汀先生喜欢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门生弟子多近百人,大多是店员、工人、学徒、手艺人和农民,对平平凡凡的老百姓,他不仅不计报酬,还要给清贫的学生送纸送笔。
       
对中国画,江寒汀根基深厚,“十八般武器”娴熟,在教学中就显露出来,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任颐的,虚谷的,华喦的,林良的,吕纪的,甚至宋、元诸家的工笔花鸟画,都能当场动笔,一一示范,绘画技巧具有如此能耐,海上罕见。
       
《百鸟图》长卷,是寒汀先生呕心沥血的精作,引首上叶恭绰题了“灵禽百态”。吴湖帆在卷末跋语中写道:“吾友寒订道兄性喜养禽鸟,纱笼列陈,不少百计。三十余年之经历,凡各种鸟性,俱能稔悉,飞鸣宿食之态,尽在目中,更积三十余年学画之功力,一一写之、摹之。传之、章之。成画卷十本,凡鸟百种,不独生趣盎然,色彩绚烂已焉。”这是恰当的评语。是卷成于一九五三年,寒汀先生五十岁。
       
寒汀仿任颐,虚谷的画,维妙维肖,大可乱真,连经验丰富的鉴赏家,有时也能瞒过,癸卯(一九六三)夏,唐云在题《寒订先生戏仿虚谷笔意》册页中跋云:“虚谷画多枯笔涩笔,微乏丰润之致。战友寒汀老兄偶拟其意,不仅得其笔法,华茂之气,活跃纸上,有过虚谷。”虚谷画多冷峭,是熟中生;寒汀仿作多一点腴润温丽,是生中熟,仿作中有“寒汀味”,具一定程度的再创造。
       
六十年代初,寒汀决心在自己厚实的基础上寻求变法,还镌刻了一批印石,将来钤入新作,以示区分,可惜天不永年,寒汀在一九六三年二月六日(农历正月十三日)遽然与世长辞了。
       
鲁迅说:“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现在,寒汀这团“火”,光亮出去了,愿其发光散热,去暖和这个茫茫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