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首页 > 唐云论艺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1959-12-21

唐云


【编者按】近代画家任伯年的通景屏“群仙祝寿图”,新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印刷质量非常精美,是一本值得欣赏的好画册。画家唐云写了这篇评介,帮助大家欣赏。

在近百年画坛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都能涉笔成趣,形神具备的,要推山阴任伯年最为杰出了。

任伯年幼年,家贫失学,由于他的父亲(名松云)能画肖象,他从小就学会了肖象画的初步技法。经过他自己不断刻苦努力,能把到他们家来访的亲友的面目神态默写下来。二十岁时,萧山画家任阜长见了他的作品后,惊为奇才,做了好朋友。任伯年也很敬佩阜长的工力,尊为老师,虚心学习。阜长专宗陈老莲的绘画传统,故而也影响了任伯年醉心于老莲。此外,他还钻研了八大、新罗及古代诸大家的作品,在传统技法上得到很大的进步。加以自幼对生活观察,不受诸家成法所拘,所以到后来,他能用很简括、大胆、肯定的线条来硬勾形象,比之一般肖象画家用淡染细擦的方法更为生动有神,这是他从小勤学苦练出来的独到功夫。

他的作品传世很多,这幅由十二幅画连成一大幅的通景屏——“群仙祝寿图”,确是仅见的大型作品了。“群仙祝寿图”,尽管是在描写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但一举一动都反映出人的性格和情感。把行动诡异的仙人和举止窈窕的仙女种种神态,对照起来看,分外有趣。仙女和仙人,有从空中来,有从海上来,来的地方不同,画面似将各地不同的习惯和性情都表达出来了。一只白鹤,忙着跨上白玉阑干,展翅起舞,回头迎生,竟似一个仙女在拍手热烈欢迎仙宾的情感一样。一对孔雀,也有不同性情:一只爱凑热闹,凝神看着一个举袖轻舞的仙女,另一只似乎嫌太烦乱了,飞到荷香深处,安踞石上,静听着仙女们演奏的美妙音乐,景态十分生动。十二幅通景屏,幅幅风光旖旎,融洽愉快,充分表达了祝寿场面的气氛。

为了要表达题材内容和笔墨形式的统一,他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起稿,我见过他很多初稿,有用湿墨、干墨、淡墨、浓墨等各种不同笔调来表现的。他是不惜工夫进行构思和创造的。有很多人以为他下笔很快,其实他在创立意境上化了很多时间。他常常为了表达更高的意境,同时画许多大同小异的画,如果不是这样翻复更改研究,他的作品就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

通景屏是我国民族绘画幅式中特有的形式,一般是由四幅、六幅、八幅……不等的画幅组成。可以连成一大幅,也可以分为几个单幅。创作通景屏比创作独幅画有更多的困难,在构图上既要每幅画有它的独立性,又要顾到整幅的统一。幅与幅之间必须疎密相称,前后呼应,所以没有精密的构思和熟练的技巧,画通景屏是很难达到良好效果的。综观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是十二幅的通景屏,幅幅刻意精工,一笔不苟。合起来是一幅气魄雄伟的巨构,分开来又各有千秋,令人百看不厌,确是他中年以后,精力充沛,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群仙祝寿图”是画在一张光滑的金笺上,在这种纸上用石青、石绿、朱砂、铅粉等浓厚色彩是最难的,可是任伯年运用得非常匀贴,鲜艳夺目,而且很调和,足见他的技巧高超,值得国画家揣摩和学习的。